APP下载
微博
点赞
“终于等到老家降房价了,我却犹豫了”
刘婷
这一年,房价高开低走,日趋平稳。楼市从惯性增长到紧急刹车,为购房者带来了难得的窗口期。置身于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每个年轻人的选择,都是高房价时代的独特注脚。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真的降了?在房价的诱惑面前,计划逃离北上广的青年们将三四线城市视为乌托邦。尤其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进入下行阶段,为一线打工人打开回家通道。
一线打工人真的会回三四线安家吗?/视觉中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下跌城市59个,多为三四线城市。《中国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三四线城市出现连续37个月库存规模同比增长的态势,楼市库存是2016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创下5年新高。
在此背景下,多个三四线城市从放松调控到鼓励买房,背后折射的是与原有调控力度不匹配的需求和楼市下行困境。
12月20日,黑龙江省住建厅召开调度会议,部署全力冲刺房地产业增长工作。会议要求要想办法促销售,落实购房补贴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发出提振房地产政策。在此之前,桂林、晋江、芜湖、荆门、衡阳等20个三四线城市拿出“真金白银”,以发放购房补贴、消费券、人才补助等方式促进楼市成交。
三四线补贴大战之下,年轻人该如何选择?/图虫创意
降价,无疑是一个比任何营销噱头都有效的动作。行至岁末,多家开发商贴身肉搏,开启一波楼市降价潮。
惠州多个楼盘打出零首付、哈尔滨松北区有楼盘低至7折起售、买房送车位送家具送家电等活动层出不穷。这场价格促销战为购房者带来窗口期,也将更多青年推向十字路口。
房价不涨的日子里,站在大城市向下望的年轻人,似乎开始拥有买房自由。开发商的无效降价再也撩拨不了购房者;买房不用凑齐钱款匆忙买房,可以选地段选楼层选品质;买房也不再是唯一选择,原本被挤对的兴趣终于可以提上日程。当年轻人不再赶路上车,生活的底色才得以渐渐显现。
01
来得及、等得起
从购房者抢房到开发商抢客,深圳楼市冷暖反转只用了一年时间。最严调控期之下,购房者逐渐夺回主动权,进入买房冷静期。
还记得深圳的“万人摇”吗?华润城润玺1期摇号选房,开盘售罄。润玺1期诚意登记申请高达15036批,最终入围冻资9690批,相当于9个人抢一套房。
以同样的楼盘、套数与价格再度面市,华润城却掀不起火花。12月16日,华润城润玺二期进行线上选房,最终去化约九成,开盘即日光的神话终结。
曾几何时,深圳楼市日光、售罄、抢房等字眼轰动全国,成为房地产市场上升周期里的蓬勃力量。时移世易,深圳楼市祛魅,从膨胀走向内卷。公寓“买一送一”、住宅首付分期,暌违多年的营销操作重出江湖,花式促销让购房者眼花缭乱。
深圳楼市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图虫创意
开发商“打起来”了,李耿乐见其成。毕业来到深圳的这些年,他已经存下了一笔钱,虽然离目标房子的首付还有一点距离,但他觉得自己还年轻。目前也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深圳房价能这样稳住,过两年再上车不成问题。
目前李耿在福田中心区上班,他的设想是等到买房之后,自己租住在离上班更近的地方,房子可以先租出去以租养贷,生活品质也会有所提高。对于未来,李耿觉得虽然当下楼市的投资属性减弱了,但在他的心目中依然是比较靠谱的理财方式。
当楼市回归平稳,李耿的心态也从过山车着陆,不再恐慌。此前,业主反价、万人抢房等新闻定点推送到手机,他每天都被“晚买一天房、白打一年工”的焦虑所包围。现在,阴云驱散,他终于可以拿起小本本好好盘算,寻找实现投资自住相平衡的最优解。
“这两年新房这么多,怕错过了,我要咬牙买还是继续等?”当李耿在购房群里发出问题时,群友齐刷刷回答道:等!
每个人都在等最佳购房时机,但这个最佳什么时候来临呢?/《安家》
02
“贫穷打工人”又可以了
当我们在谈论房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有人说是价值,买对一套房子可以少奋斗数十年;有人说是家庭,城市万千灯火里该有一盏灯属于家人;而在周星怡眼里,房子代表安全感,更意味着自由。
周星怡今年32岁,与所有相信爱情的女孩一样,她在3年前辞去工作,走进家庭。后来因为男方赌博输掉了所有身家,周星怡离婚后净身出户,还背了点债。
独居生活总是一地鸡毛,换灯泡、修管道、扛行李等小事,无一在消磨着她的信心。每次大包小包地搬家时,她都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于是,在还清债务后,周星怡在电脑建了“买房”文件夹,一个文档记录着日常开支,逼迫自己消费降级。另一个文档则记录着当地的最低购房门槛,细化税费、中介费、装修费等购房开支,计算自己与房子之间的距离。
省吃俭用也要攒出一套房。/《金都》
今年年初,周星怡向亲朋好友借了首付,踏上了买房之路。2-3月刚好是房贷收紧的时候,首付款来源、收入证明、流水等均是银行重点检查内容。
3月,她看中广东小城揭阳的一套二手房,但因别的买家能全款买房而被买走;4月,她相中另一套二手房,但因不满5年需要承担高额税费而弃购。周星怡没想到的是,此前种种关卡竟然成为最终上车的助推器。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企相继爆雷,开发商为促销量,打折力度没有最狠只有更狠。进入第四季度,银行下调房贷利率、放款提速,刚需购房者迎来春天。
10月,周星怡看中了一套小两房房源,由于开发商活动,首付1.5成即可上车,剩下的首付由开发商垫付,可在2年内分期还清。这一次,她几乎没有犹豫就下了单。11月初面签、交定金、放款,整个流程顺畅得出乎意料。如今,周星怡已经成为还贷大军的一员。
背上房贷,是一件既幸福又烦恼的事情。/《金都》
“贫民窟”女孩也有买房的希望,这是周星怡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周星怡的“买房”文件夹已经升级为“安家”,规划着该购置的家居。看着购物清单逐日增加,周星怡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03
逃离“老破小”
楼市的细微变化,对身处于其中的个体影响甚远。调控松紧决定了能否迈进门槛,而房价涨跌则决定进门后能走多远。如果年轻人都不敢想了,市场还能有多少成长空间呢?
可以租房一辈子吗?这个问题在一年前问陈嘉纯,她的答案一定是可以。因为买房想都不敢想,因为租房也“没有那么糟”。
只要一直单身,好像租一辈子房也不是不可以。/《三十而已》
陈嘉纯在广西某三线城市上班,走路10分钟即可到达公司。为了拒绝长时间通勤,她拒绝郊区大平层,选择市区“老破小”。“老破小”当然也有它的优势:生活便利、邻里热情,最重要的是可以睡到自然醒。
无论怎样说服自己瑕不掩瑜,“老破小”的硬伤都在那里。最难熬的是去年台风天,睡到半夜时天花板漏水,陈嘉纯用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接不完水。之后与房东多次交涉,对方都只是象征性地拿着工具上天台修修补补,同样的闹剧在每个下雨天循环播放。
租房的代价就是要忍受房东的种种毛病。/《金都》
楼龄太久伴生的问题逐渐暴露,陈嘉纯终于动了买房念头。打开购房App后,她发现房价没有像同事所说的“一天一价”,小户型对她十分友好,甚至不用咬牙就能直接购入。
由于当地的限购政策,她社保未够只能选择公寓。第一次看房时,她就被吸引得走不动路。这完全是她心中的dream house——大落地窗、开放式厨房、小阳台,最重要的是有保安且带电梯。
几乎没有犹豫,陈嘉纯当场就下了定金。首付到位,月供比此前月租高了一些,但也在能力范围之内,似乎也没有需要迟疑的因素。现在她已经拎包入住,不再害怕下雨天,还在小天地里爱上了做饭。
传说中投资“血亏”的公寓,却给她带来了理想的生活——毕竟对她而言,投资本来也不是买房的主要目的。
调控高压期,这是对开发商而言最差的时代,却是对购房者最好的时代。
房价调控,给刚需购房者带来了一点希望。/图虫创意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继续高位,单月高达56次房地产调控,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开发商在去化压力之下相继让利,购房者得以用更低的门槛和更真实的价格买到心仪房源。更难能可贵的是,购房者可以不必再为了买房而买房,可以为兴趣买房、为品质买房、为安全感买房,选择走向多元。
限购持续升级,压缩房产的升值空间,也劝退了一批批投资客。刚需买家的对手不再是手握现金的投资客,而是因恐慌而匆忙入市的自己。“房住不炒”,购买者只需直面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房源。
房贷利率的每一次下调,都是对年轻人钱包的空前解放。12月20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05个百分点至3.8%,这是LPR自2020年4月以来首次下调。这释放了极强的积极信号,房贷走向边际宽松,购房成本不再与日俱增,可以喘口气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过年轻人郑前的故事,这个90后广东青年,为了拒绝内卷,不远千里来到鹤岗生活。他用不到5万元的存款在鹤岗买了60平方米的两房一厅,随后转行做房地产中介。在个人抖音号上,他展示着自己帮全国各地的青年在鹤岗买房的生活。最近的一条视频,郑前在标题里写着“在鹤岗卖了一百多套房”。
随着楼市调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买房路上提前交卷了。买房当然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但让买房成为选择,让房子回归居住,或许是我们期待的调控的终极目标。
(文中三位受访者均系化名)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本文作者
刘婷
刘婷
新周刊公众号作者
MORE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娱乐
原创
统一老中青审美这件事,TA居然做到了
12点赞·0评论
文化
原创
杂志上新|《第C城》
30点赞·0评论
城市
原创
下一个网红城市,就在这27个C城里
28点赞·0评论
文化
原创
不卖惨只卖书,一家书店闷声活下去
29点赞·0评论
娱乐
原创
90后最爱的日本顶流,为什么是他?
32点赞·0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查看更多文章
关于我们
杂志订阅
商务合作
公司公告
加入新周刊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许可证
粤ICP备161133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68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