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APP下载

绿动地球

地球的“大破洞”,终于要补上了
小林
天大的喜讯。

踏入2023年,地球传来了一个极大的好消息:“臭氧洞”有望“补”回来。


联合国专家组在2023年1月9日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如果当前政策保持不变,预计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将于2066年恢复健康,世界其他地区上空的臭氧层将于2040年恢复。


臭氧层的厚度大约为2.5毫米,比两枚1元硬币叠起来还要薄。这薄薄的臭氧层,像一道天然屏障。它抵挡住90%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辐射,并将其中一部分紫外线转化为热能加热大气,以保证平流层的存在。


南极乔治王岛。/视觉中国


在臭氧层的千万年守护下,地球生命的载体DNA成功躲开紫外线辐射的“追杀”,原始生命获得从海洋走向陆地的机会。随着地球生物不断演化,人类才有机会登场并繁衍。


1985年,英国南极勘察局发表的一篇论文,却捅破了地球的这番“岁月静好”。


科学家观测发现,当时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厚度减少了1/3。对比1979年至1985年间10月份南极上空的卫星图像,反映臭氧损耗的紫色和蓝色面积明显增加,看着像地球大气层漏了一个大洞。


1979年至2012年臭氧洞卫星图。/NASA


诺贝尔奖得主舍伍德·罗兰将这种南极上空的臭氧消耗现象,称为“臭氧洞”。实际上,它并不是指地球某个地方上空完全没有臭氧,这个洞也不是长年不变的。


它通常出现于南半球8月至10月的春天里,历史上最大的时候面积曾达到29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中国的面积。


经过观测确认,科学家指出“臭氧洞”的形成与氯氟烃(CFC)有关。氯氟烃是一种长寿的人工化合物,当时被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冷却剂、气溶胶喷雾罐和工业清洁剂等。


随着大气运动,CFC会上升至平流层,在紫外线辐射中释放出氯原子。这一氯原子能将三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分解为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气。


这种反应可循环进行,一个氯原子单枪匹马就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别看CFC量小,其破坏力却极大。


臭氧层有效阻隔紫外线。/NASA


如果地球臭氧层被持续消耗,阳光中未经削弱和吸收的紫外线,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杀手”。


臭氧层的破损,会对地球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率上升,植物生长和动物都会受到危害,还会让浮游植物直接减产,从而侵蚀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科幻电影《芬奇》的故事设定,正是这样一个臭氧层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末世。在紫外线疯狂照射下,电影中大部分地球生物被杀死,只有少数人在废墟下苟延残喘,但终生带着皮肤灼伤和癌症的疼痛。


 《芬奇》剧照。


20世纪80年代,臭氧洞的卫星图像传播到千家万户,引发了公众深切关注。大气科学家动员起来深入调查,化学专家和企业研发环保替代品,各国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合作。就这样,拉开了全人类协力“补天”的序幕。


1987年9月16日,45个国家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各签署国承诺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包括氯氟烃、氟氯烃和含溴碳氢化合物。


自1989年生效以来,已有197个国家批准了该条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普遍通过的条约,9月16日也被设立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20世纪90年代起,CFC陆续停产停用。到2009年,条约限制的化学品,98%已被淘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 2016年通过的《基加利修正案》,将氢氟碳化物(HFCs)这一人工合成的强温室气体也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管控范围。到2100年,这一修正案预计可避免0.5℃的全球升温。


自1991年加入议定书以来,中国先后实现了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和甲基溴五大类消耗臭氧物质的全面淘汰。目前正在淘汰最后一类——含氢氯氟烃。


在南极放气球测量臭氧水平。/NOAA


如果过去的35年里“臭氧洞”调查被国际社会忽视,又或者寻找氟氯烃替代品的过程中科学家和企业掉链子,那么地球上空要补的臭氧洞,恐怕不止现在的那么一两个。


臭氧行动为全球气候行动创下先河。接下来在气候变化等更多全球议题上,人类能否延续这一逆天成就、产生更多“蒙特利尔议定书”,还将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臭氧层恢复已步入正轨,有助于避免全球0.5℃的升温丨联合国
地球漏的这个洞,终于要被补上了?丨中国科普博览
臭氧层的空洞是如何修补的丨BBC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本文作者

小林
小林
。
MORE

评论2

黑白灰
珍惜当下
03-19 09:30
敲香斋
4
人们首先要认知什么东西会给地球带来危害。普通人就要建立起保护地球,环境,生态的意识。要建立起保护意识,各国政府,科学家也更加努力的把对地球有害的东西,意识告诉大众。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悉心保护地球家园才能使我们的星球以及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机勃勃的环境之中。
01-30 10:32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城市
    原创
    最有江湖气的城市,被鸟儿挤爆了
    40点赞·0评论
    文化
    原创
    新不如旧,这届年轻人很懂嘛
    44点赞·0评论
    社会
    原创
    地球上常见的野火,为何难以扑灭?
    27点赞·0评论
    社会
    原创
    真正的海洋怪物,藏在你的日用品里
    41点赞·0评论
    生活
    原创
    地球越来越热的证据,是彩色的
    24点赞·0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查看更多文章
绿动地球
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商务合作公司公告加入新周刊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互联网新闻许可证
粤ICP备16113305号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681号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