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APP下载
整顿职场,从拒绝“请假羞耻”开始

(本文转载自壹读)


最近,社交媒体上关于“请假耻辱”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中国人是不是都有请假羞耻?

图源:微博


以前没觉得,但细究起来好像确实如此!

加班后的调休假不好意思请;带薪年假不好意思请;头疼脑热的小问题也不好意思请病假……但凡大家对请病假的态度端正一点,最近的甲流疫情也不至于这么猖獗。


也有很多网友对“请假羞耻”嗤之以鼻,表示假期是职场人该享有的正当权利,在确实需要请假的时候勇敢提出,才是职场人应有的自我修养。

话虽如此,真到请假时,这些人也不一定多理直气壮,要么态度极其谦卑、恭敬,要么把请假条写得像高考作文一样论据充足、文采飞扬,要么绞尽脑汁找到极独特的请假理由。

在校生的请假条


为什么请假需要如此卖力?还不是内心深处的“羞耻”感作祟。那么,我们的“请假羞耻”又从何而来?


难言的“请假羞耻”


“请假羞耻”是个新词,套用以往各种“羞耻”类概念,可以解释为:

请假羞耻(leave shaming)用来描述使某人,尤其是职场人,为自己的请假行为或请假期望感到羞耻或低人一等的心理。

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出于背离了当今“努力奋斗”“不给人添麻烦”的职场期望,担心自己被认为是懒惰、不负责任的。

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映射“请假羞耻”的例子:

动画片《宝可梦》里的“请假王”,是“懒人獭”的最终进化型,名字里“请假”与“懒人”的文字关联,你细品,是啥意思?

“请假王”的体重……


而在影视剧中,“请假羞耻”早已是社畜们的“常态”。

《婚姻的两种猜想》中的沈明宝身体不适出现流产征兆时,第一个关心的问题竟然是如何向上司开口请假。

“羞于表达”的请假|图源:电视剧《婚姻的两种猜想》


《世界欠我一个初恋》中刚拿到策划案的刑运,即便脚受伤不便走动,也不敢向上司提出请假申请。

不能走路都不是特殊时期,以后也没啥特殊时期了|图源:电视剧《世界欠我一个初恋》


在古代,有些人“请假”不仅会“羞耻”远扬,甚至会丢掉性命。

《世说新语》里记载太丘县的一个官吏思念老婆想回家,就以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为由,向太丘令陈仲弓请假,假确实有了,但后来被陈仲弓发现“请假理由”造假,最后被处死(还留下个“思妇病母”的典故)……

现代人请假大概率不会“危及性命”,那么,“请假羞耻”的职场人在想什么?


“请假羞耻”的社交情绪


请假本身不羞耻,羞耻的是职场人在面对请假时的刻意退缩和逃避。


“请假羞耻”的职场人可谓顾虑重重:

老板将怎么看自己,会不会质疑自己的请假理由;同事要是因自己请假增加了工作量,不高兴怎么办;自己的工作进度会不会被请假延误,交接给同事后出现工作纠纷怎么解决......这些瞻前顾后的想法,源自“情绪认知评价”。

“情绪认知评价”是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提出的理论,认为人与环境的相互过程中,除了“被动”接受环境刺激对自己的影响,还会“主动”对环境刺激进行自我调节。

像老板或同事对自己的负面态度、工作进度受阻、工作纠纷都是职场中的“环境刺激”。人在面对“环境刺激”时,会进行“三层”自我调节:

首先,人会判断自己与刺激事件是否有关。假如一个人认为上述的环境刺激与自己请假无关,自然从根本上不存在“请假羞耻”,反之则会进入第二层调节。

其次,人会预估自己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对刺激事件的控制能力有多少。心理学家罗伊·鲍美斯特的后续研究认为,人处理和调节刺激事件的能力越弱,体验到的“羞耻感”就越强,并展现出退缩行为。

最后,人在面对刺激事件时,会考虑自己的情绪、行为是否有效或适宜,并选择自认为有利的反应——退缩。

因为自己没能力解决这些难题,难题的根源似乎就是自己请假所致,于是羞耻心作祟的职场人,更容易产生放弃请假的念头。

只要不请假,所有麻烦事的根源就瞬间消失了。

但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职场人自身“情绪认知评价”的影响,环境氛围也是“请假羞耻”的缔造者。


习得性“请假羞耻”


“请假羞耻”可能是“请假无能”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感到需求无法被自身拥有的资源所满足,就会产生一种长久的匮乏感。“请假”就是这样一种“长期没被满足的期望”,这主要受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

第一层因素是来自人类社会“趋同性”的影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小时候上幼儿园起,我们就习惯与周围的同学保持相同步调,上课时间都上课,放假时间都放假。工作后,习惯了趋同模式的我们,会觉得自己休年假、病假、事假打破了和周围人同步的规则,并因自己的不同而不安。

对于部分逃学、旷课,不爱和别人同步的孩子来说,还有第二层因素的制约——校园规范。

我们从小就接受“无故尽量不要请假”的教育。

什么是“故”?大到生病、小到上厕所都可称之为“故”,但现实中大家都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生病只要没发高烧、卧床不起,就算可以上学的“无故”范畴。

带病上课都可以,憋屎憋尿自然不在话下。毕竟上课时间提出要上厕所,会被同学们嘲笑,还会换来老师一句埋怨:“你下课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即使到了大学,老师们依旧不忘对请假学生加以管教,批准学生请假回家插秧后,要求学生拍视频作证。


请假难的“阴影”从学生时代就笼罩着我们,进入职场后又受到第三层强化——公司的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

部分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求提前请假,这对“流水线”式工作流程很重要,毕竟哪一环节断开都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但提前请假有个bug,相比可预知的事假,病假就需要员工有提前预测自己生病的超能力:

“领导,我后天会拉肚子,能提前请假吗?”

当然,如今奉行“996”“007”工作制度的公司,多以“铁军”文化、“狼性”文化为支撑,身处其中的职场人连拒绝加班的底气都没有,又怎么好意思请假呢?

请假休息?不存在的,职场人誓死与工作共存亡!


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早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都做出过法律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除了休息日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外,常见的请假的类型有病假、事假、年假、考试假、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丧假等。

每种假都有详细的解读,单以事假为例:

1、任何请事假的员工在本月将没有全勤奖金; 


2、经公司批准员工可以休不带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可超过十个工作日;超过5天的事假必须提前一周提出; 


3、如果员工事假超过公司规定最大期限以至于影响到公司正常工作公司将视其自动离职;


4、薪金扣除公式为(基本工资 补贴)÷21.75×事假天数。

工作重要,请假也很重要,只有请好该请的假,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其实,面对来请假的员工,大部分领导也会“拒绝羞耻”。

参考资料:
[1]王佳鹏.羞耻、伤害与尊严——一种情感社会学的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7(03):37-42.
[2]金天行,刘薇.组织管理情境下的内疚与羞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2,39(12):24-38.
[3]高学德.羞耻研究:概念、结构及其评定[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8):1450-1456.
[4]Ronald.羞耻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5]律图网:最新《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有哪些?
[6]趣历史:古代官员的请假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官员是如何请假的


(本文转载自壹读)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本文作者

MORE

评论2

郑問問 🗿
作为实习教师的我表示想请假就请假~
04-04 10:13
Hermione
有道理,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请假会出现没有全勤、会扣工资、工作堆积等各种问题
04-03 05:43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社会
    原创
    什么档次!和我过一样的儿童节
    21点赞·0评论
    社会
    让AI造一款新药,有多难?
    16点赞·0评论
    商业
    原创
    阿里云“通义听悟”正式公测:用户可免费领100小时转写服务 
    29点赞·0评论
    社会
    没了工作的中年人,在咖啡馆假装上班
    19点赞·0评论
    娱乐
    原创
    恕我直言,太乖的偶像真的很无聊
    23点赞·0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查看更多文章
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商务合作公司公告加入新周刊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互联网新闻许可证
粤ICP备16113305号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681号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