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APP下载

九行

葡萄牙人的最爱,轮不到C罗
王木木


今晚的世界杯,葡萄牙对阵韩国这一场足够引人瞩目,C罗们的身影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球迷,但我偏偏想起了葡萄牙的另一特产——葡萄酒。


我一直觉得“葡萄牙”这个中文音译起得实在太妙了,虽然不论是葡萄牙的葡语原名“Portuguesa”还是中文译名的本意都和葡萄没有半点关系,但是偏偏在无意中很好地传达出了这个欧洲国家和葡萄之间的渊源。


毕竟,葡萄牙可是世界上人均拥有的葡萄酒旅游线路数量最多、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最高的国家。


罗马时期,葡萄牙的葡萄酒就已经开始出口;在葡萄牙的开国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里,罗马酒神巴克科斯更是和葡萄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落在葡萄牙老城风光的天空上。/图虫创意


如今,葡萄牙拥有两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葡萄酒产区,其中一个位于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波尔图。这座城市不仅以自己的名字“Porto”影响了葡萄牙(Portuguesa)的命名,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最著名的葡萄酒之一——波特酒。这种酒被称为葡萄牙的国酒,它是现存最不易变质的葡萄酒种类之一。


英国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曾经写道:“波特酒不适合年轻、虚荣且好动的人,它是岁月的慰藉,是学者和哲人的伴侣。”


随着年岁和阅历增长,也许你会逐渐不满足于普通葡萄酒。作为一种口味更具有层次感、更复杂的酒,波特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波特酒的爱,葡萄牙人是认真的


葡萄牙人对波特酒的执念,用当地一句谚语就能很生动地表现出来:


“没喝波特酒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浪费生命!”


尽管葡萄牙的国土面积不大,但各个地域都拥有极其鲜明的特色,且拥有的酒庄数量非常可观。比如,南部省份阿连特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橡木林,北部的杜罗河谷则层峦叠嶂、水碧山青。


△盛产波特酒的波尔图杜罗河谷风光。/图虫创意


波特酒就主要生产自波尔图的杜罗河谷地区,此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受保护的葡萄酒指定产区之一。源自西班牙的杜罗河一路蜿蜒曲折,流经葡萄牙后汇入大西洋;狭窄的杜罗河谷切出了两岸斜坡,形成了梯田葡萄园奇景。


不过,杜罗河上游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难耕作的地区了。这里没什么土壤,地质多为易碎的片岩,山坡还特别陡峭,既不好种,拖拉机也很难开进去,所以当地葡萄的种植和采摘还以人工为主,没能实现全面机械化。


△葡萄牙梯田葡萄园奇景。/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不是所有的葡萄都可以用来酿造波特酒的,葡萄牙境内用于生产波特酒的葡萄都要接受杜罗河波尔图酒协会的严格监管。通常情况下,用于酿波特酒的葡萄果实较小、果皮较厚且丹宁含量高,可以实现浓缩、持久的风味,适合长时间陈酿。


如今,在波尔图,杜罗河沿岸总是停着三三两两的平底小船,用于摆渡游客,供他们顺着河流欣赏两岸的奇异景观。然而,在过去,这些小船其实主要用于运输波特酒,以将其从杜罗河的上游送往波尔图进行最后陈酿。


根据酿造方法和最终风味的不同,波特酒可以被细分出十来种类型。然而,不管它的种类再怎么花里胡哨,所有的波特酒都离不开一个字——甜。


△葡萄牙杜罗河上的平底小船与波尔图城市风光。/图虫创意


对大多数波特酒来说,每升酒大概含糖100克,和大家熟知的肥宅快乐水的含糖量差不多——从甜度上来说,波特酒是妥妥的可乐贵替。但是,波特酒的甜味重点并不在“甜”本身,而是绵长的余味和温暖的感觉,以及让人难以抵挡一口接着一口的欲望。


波特酒这种独特的风格,正是让它备受葡萄牙乃至全世界喜爱的重要原因。


△“摇晃的红酒杯”。/网络


和雪莉酒一样,波特酒也是一种加强型葡萄酒,酒精度一般是18%-20%。它在酿造过程中就加入了烈酒来终止发酵,以免所有糖分都转化成了酒精——这也是波特酒尝起来比一般葡萄酒更甜的原因。


除此之外,人类的脚在波特酒的制作中有着超强存在感。早期的波特酒酒庄通常会用脚踩压葡萄来快速萃取色素和丹宁,这个过程每次一般会持续两到三个小时。


△优秀的酿造过程成就更高品质的波特酒。/网络


要是把时间倒回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杜罗河谷,在葡萄丰收后随便走进一家波特酒酒庄,你能看到一群人会在洗脚后跳入名为lagar的花岗岩槽里,风琴手在一旁演奏音乐,工人们边踩葡萄边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到了今天,这份辛苦的工作通常由24小时工作的机械脚来代劳。然而,人脚柔软的皮肤可以保护葡萄籽不被损坏,因而避免流出苦味,机械脚却很难做到,因此,酒庄在制作顶级波特酒时,仍然沿用人类踩压的方式来进行萃取。


果然,好东西还是得靠“脚工”制作。



波特酒的前世今生


随着波特酒的流行,葡萄牙之外的地区也开始生产这种加强型葡萄酒。但是,在欧洲范围内,根据欧盟指定受保护的原产地准则,只有用葡萄牙杜罗河谷的葡萄酿造,并在葡萄牙波尔图进行熟化的产品才能被标记为波特酒(Port或Porto)。


然而,波特酒其实是英国人发明的。


△España Leon Villarejo de Orbigo的传统酿酒厂用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农民。/图虫创意


17世纪末,英法之间冲突接连不断。虽然是法国葡萄酒的狂粉,英国政府还是决定对法国葡萄酒征收重税以表抵制;抵制归抵制,酒瘾还是得解决啊,英国人因而盯上了葡萄牙的葡萄酒。为了让葡萄酒能在漫长的海运中维持良好的质量,英国酒商往里面加入了烈酒来延长保存时间,结果高酒精度和高甜度的波特酒就这样产生了。


英国人对波特酒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不少英国人移居到葡萄牙从事和波特酒有关的职业,至今大部分波特酒业仍然被这些英国人的后裔占据着,比如辛明顿(Symington)家族。


在英国本土,随着波特酒的流行,当时的贵族阶层里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饮酒礼仪,形成了英国绅士俱乐部。比如,在餐桌上,从主人开始,每个人必须先为自己右侧的客人斟酒,再将酒瓶递给自己左侧客人的右手,以此类推,直至顺时针一圈转完后,酒瓶重新回到主人的手里,仪式感极强。


△经典西式餐桌搭配。/图虫创意


据说,这种仪式感起源于英国皇家海军。他们的弥撒晚宴上习惯以波特酒作为效忠酒,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只要手握酒瓶就可以占用军官们的右手,表示这场饭局亦能平安无恙。


直到今天,英国军队仍然选择波特酒作为在正式场合中向女王祝酒的葡萄酒品。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图虫创意


然而,在流行了几个世纪后,杜罗河谷产区的波特酒在近几十年有转型的迹象。据说,一方面是因为“无糖战士”在当下的消费市场里风头正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欧盟的资金支持下,各酒庄纷纷引入了温控装置,有了它,无须加烈酒也能维持酒款品质了。


传统和现代的博弈,悄悄在杜罗河谷里浮现。



波特酒食用指南


虽然波特酒拥有如此之多的闪亮名号,但它并不是一种挑剔的酒。不论是在正式场合身着正装向宾客举杯,抑或是普通的周二夜晚穿着大裤衩子对影自酌,波特酒都是很好的选择。它可以配雪茄、配甜点、做鸡尾酒,甚至它本身就可以当作甜点和开胃菜。


波特酒的风味之丰富,让人很难想象这只是一种葡萄酒而已。


根据陈酿方式的不同,波特酒大致可以分为瓶陈酿波特酒和桶陈酿波特酒两大类。


△桶陈酿波特酒可以在酒窖的桶中存放数十年。/图虫创意


瓶陈酿波特酒,顾名思义,通常被密封在玻璃瓶中进行陈酿,与空气隔绝,这样生产出来的酒褪色慢,口感比较柔和。常见的有红宝石波特酒(RubyPort)和年份波特(VintagePort),前者是价格最实惠、风味最简单的波特酒,通常带有浓郁的新鲜水果风味,颜色呈宝石红;后者则是最贵、最负盛名的波特酒,产量不及波特酒总产量的1%,通常需要在瓶中陈年20年以上才能逐渐达到巅峰,颜色深黑、酒体饱满,通常带有黑莓、覆盆子、肉桂和巧克力风味,层次感极强。


桶陈酿波特酒则被密封在木桶中陈酿,可以少量接触氧气,酒在这个过程中褪色快、水分蒸发得多,产出的酒比较黏稠。常见的有茶色波特酒(TawnyPort)。


△瓶陈酿波特酒。/图虫创意


茶色波特酒通常是红葡萄酿制而成的,最终醇化为金黄色,和氧气的接触使其呈现出坚果和太妃糖风味,法国人很喜欢用这种酒做餐前酒。品质出色的茶色波特酒会在酒标上带有数字,以表示其在木桶里的熟化年数,官方分类法有10年、20年、30年和40年以上。


△农民在葡萄园采摘葡萄酒葡萄。/网络


大致来说,不同的陈年茶色波特酒风味也不同。10年的茶色波特酒风味偏胡椒、葡萄干,20年的茶色波特酒兼具水果香气和香草、干果及淡淡的橡木味;30年的茶色波特酒口感更为浓郁,以太妃糖、咖啡、葡萄干风味为主;40年的茶色波特酒则是浓郁的坚果和烘烤香气。


在英美国家,波特酒常常搭配斯蒂尔顿奶酪(stilton)一起食用,波特酒的复杂风味和奶酪的咸味组合在一起牢牢套住了当地食客的胃。据说,如果在睡前半小时来一口这个组合,会睡得很好,至少能做一个美梦。


△奶酪卡车,与波特酒一起食用会形成“甜咸永动机”效应。/图虫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会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买一瓶当年的波特酒,待其成长到饮酒年龄或某个重大的人生节点时再开瓶饮用。一瓶波特酒甚至会在好几代人之间流转,就像时间胶囊一般,在待启时只是陪伴者,在开启后成了见证者。


但是,波特酒和酿酒师才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的只有你喝得快不快乐。


参考资料
[1] 10个角度深入解析葡萄牙国酒波特加强酒 酒百科
[2] 英国老牌贵族怎么喝波特酒?葡萄酒杂志
[3] Port Wine 维基百科
[4] 葡萄牙斗罗产区深访 WSD酒讯杂志
[5] From the archive: Evelyn Waugh's guide to wine encourages copious consumption (1948) HOUSE&GARDEN
[6] Know PORT Wine? You Will Fall in LOVE with Porto & the Douro Valley! YouTube
[7] History of Porto civitatis Porto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本文作者

王木木
王木木
MORE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城市
    原创
    对不起,我要去东北滨海小城养老了
    22点赞·0评论
    城市
    原创
    越来越滋润的合肥,其实是个经济适用男
    27点赞·0评论
    旅游
    原创
    去趟韶关,我被春天的万种风情惊艳到了
    20点赞·0评论
    旅游
    原创
    上海最灵的风景,不在外滩
    27点赞·0评论
    旅游
    原创
    比三亚还美的海岛城市,99.9%的人没去过
    29点赞·0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查看更多文章
九行
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商务合作公司公告加入新周刊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粤ICP备16113305号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681号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