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资深制作人、真人秀后期监制,徐冰认为:“生活其实比虚构的戏剧更d r ama,关键是你能否看见生活中的戏剧。”
回顾2022年的火爆真人秀,人们能记住的场景,几乎都带着一种出乎意料的“真”。
《披荆斩棘》的镜头下,郑钧戴猫耳发箍敷面膜,吴卓羲逢人便推荐自己的偶像仁科。这些反差萌明星,令不少观众直呼“太real了”。
《声生不息·港乐季》的舞台上,与林子祥合唱《敢爱敢做》时,叶倩文把满头银发狠狠地甩起来。这一动作经后期处理为慢动作,那股不败岁月的韧劲儿更显优雅。
普通人打开真人秀,往往带着好奇心:“这些大咖玩真的?应该不可能吧?”
作为国内资深制作人、真人秀后期监制,徐冰认为:“生活其实比虚构的戏剧更drama,关键是你能否看见生活中的戏剧。”
真人秀上头 秘诀在于“真”
结合自身的导演和剪辑经验,徐冰在2013年创办了两家公司:主攻电影剪辑的BLINK和专攻真人秀剪辑的BKW Studio。
BKW团队自诩为“热爱生活的故事创意达人”。在讲述故事、树立人物、节目审美甚至节目顶层架构上,他们的判断往往比大多数同行更准确。
过去9年,徐冰带领着拥有电影基因的BKW团队,成功打造了多档现象级真人秀的后期制作,例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创造营101》《乐队的夏天》《半熟恋人》《声生不息》等。
尽管电影和真人秀看似两个独立赛道,但后期制作不无共通之处。徐冰认为:“真,是所有真人秀(令人)上头的秘诀。在素材里‘随波逐流’,不加以篡改或伪造,就会看见最动人的故事和个性。”
在素材里“随波逐流”,可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
与传统影视摄制相比,真人秀属于“多机位、无脚本的冗繁杂式”拍摄,大量素材里充满无显性相关的事件。观众看到的故事,仅仅为整个节目摄制中的冰山一角。
像《爸爸去哪儿》那样的户外综艺,拍摄现场动辄40多个机位,单期10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最终成片仅90或120分钟。而《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次拍摄的素材量就超过几十万G,整季素材文件更是高达8000T。
这些庞大的素材交给剪辑团队前,甚至连导演也无法全盘掌握在心中。徐冰说:“如果只把真人秀做成大型明星扎堆版流水账,可看性完全依赖阵容本身,观众恐怕很难有看下去的动力。”
徐冰带领的BKW 团队的logo。
下一个看点 总在兴趣落下前
近十年来,徐冰所打造的BKW在国内综艺后期领域取得领跑者的地位。与此同时,他本人也坚持输出方法论。
结合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获奖经历,徐冰提出了“后期中心制”概念,认为“决定真人秀故事的好坏,核心是在剪辑环节”。
在国内,影视剧的创作大多是以导演和制片人为中心,有实力的编剧也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导演或编剧的专业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一部影视作品是否“好看”。
作为一种没有脚本的创作类型,真人秀应更倚重剪辑来还原和放大“真实”。对此,徐冰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吸引力法则”。
法则第一条:画面极致流畅,让观众不知不觉地看下去。徐冰解释:“这对剪辑师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要切过5万刀,才可能知道切口在哪里。”
法则第二条:控制内容节奏。徐冰把普通人的观赏兴趣比作一条弧线,下一个看点要精准地落在观众快要失去兴趣之前。
法则第三条:塑造故事架构——这点尤其关键。一名出色的真人秀剪辑师,要兼具策划、编剧和导演思维,才能从看似毫无意义的素材中提炼出故事。
《披荆斩棘》里,陈小春和队友在宿舍聊天,悄悄把所有对手盘点了一遍,“做大做强”的策略也随之浮出水面。
这段不经意的讨论,放在素材海洋里不过是一朵小浪花,但却被BKW的后期团队慧眼识别出来。
“我们把他们的谈话设计成整集的故事骨架。所有团队大战前的硝烟,都由陈小春这组的悄悄话所引燃。”徐冰介绍道。
综艺2023 同类相吸的宇宙
真人秀往往像一面镜子。徐冰说:“好的真人秀能源源不断给大众传递积极的,或者有共情的能量。经过节目的放大,明星和素人都可能成为观众心中的‘英雄’,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生活中也有我梦想的样子’。”
近年,综艺节目的火爆和高话题度,一方面反映了观众对更多、更新的“英雄”的期待;另一方面,这也对真人秀创新提出更迫切的要求。
回望2022年所参与的综艺项目,徐冰最明显的感受是“市场的创新节目越来越少,而老IP综艺节目创新又很难”。
其实,自从投身真人秀后期以来,徐冰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有什么值得观众看的新鲜内容?
在他看来,中国综艺观众已跨入“小圈层时代”。观众不再满足于阵容鼎盛的口碑“综N代”,反而期盼自己的个性需求被定向满足。
对此,他带领BKW团队着手将海量综艺内容进行分类、加工和建模,并通过数字引擎去了解用户喜好,重塑影视制作产业的生态链。
徐冰说:“2023年,我们想打造出一个同类相吸的BKW宇宙,把‘沉迷于综艺真人秀’这件多少带点宅人性质的小事,渐渐变成一种时髦、有趣的生活方式。”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