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二手读者

2025年第8期 | 总第681期

这是个“二手信息”愈来愈泛滥的时代,书籍溶于视频流和大语言模型里,人人都在变成二手读者、三手读者乃至N手读者。


不做二手读者,就是选择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回归书籍,一页一页地,翻动字里行间的历史与想象。纸质书自从被人类发明之后,无论朝代如何兴衰轮回,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如何翻天覆地,它的形态几乎没有根本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书籍仍将继续提供智慧的支持和情感的慰藉,让人类度过这个千年。


相信文字,它们是所有表达形式中最基础、最丰富、最有效率的一种,一小段文字组成的诗歌,也许胜过恒河沙数的影像。更重要的是阅读它们,将一本书从第1页读到第100页、第300页、第500页,你将习得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专注力。


那么,读什么?读点好东西。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写完那本著名的读书指南《如何读,为什么读》之后说:“我快70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


读好书、看好电影、去好地方、听好音乐,也可以反过来,让它们来读你。就像贝多芬走进山水田园之间,阅读自然,或被自然阅读,然后写出《田园交响曲》:“就在这儿,我写下了溪边的景色,而在那边,黄鹂、鹌鹑、夜莺、杜鹃则在树梢上和我一起写作。”


今年的刀锋图书奖榜单如约而至。但你只有亲自打开这些书时,才能发现“壮阔的平凡”。

阅读完整文章
专题
FEATURE
文化

不做二手读者

新周刊 - 杂志
文化

2024阅读报告:不想被“投喂”,就拒绝做二手读者

谭山山
文化

2024年度刀锋图书奖

新周刊 - 杂志
文化

作家李修文:写作是为了对抗我们的无能

苏炜
文化

刀锋图书奖推委的2024阅读图景:真正重要的是触及人心

新周刊 - 杂志
文化

葛兆光:历史不提供经验,但提供视角和信念

苏炜
文化

李敬泽:我不相信阅读会式微

钟毅
文化

张楚:故乡并不是“桃源”,却最接近“桃源”

L
文化

刘天昭:文学是一个深刻的奇迹

赵浙东
文化

成庆:所谓成功,无法构成深刻的生命热情

钟毅
文化

林小英:真正的教育,是在地化、情境化的

郑依妮
文化

辽京:在时代的褶皱里,打捞每个人的记忆

郑依妮
文化

黄灿然:诗歌的真相,乃语言的真相

邹露
文化

李占芾:用几十年等待好作者,值得

邢亚琪
文化

孟凡礼:翻译无法被机器取代

张蔚婷
文化

刘子超:想理解现实,就去旅行吧

草莓脆
文化

李颖迪:隐居不是“躺平”,而是一种活法

陈茁
文化

苏尼尔·阿姆瑞斯:水造成不平等,也反映不平等

张蔚婷
文化

朱琺:基于想象的写作,是一场迷人的冒险

L
文化

杀虫队队员:如果靠天赋,我现在可能过着另一种人生

崔斯也
文化

肖风华:出版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引力

谢无忌
文化

蔡康永:像“刻木头”一样,刻出自己想说的话

钟毅
文化

赵宏、沈媛:AI生成音乐,是一种亵渎

萧奉
文化

沈卫荣:读书和生活,都需要语文学

萧奉
文化

吉井忍:不在主流,而是“格外”

邹露
文化

上街寻找托马森:一次野性而又魔幻的阅读

花瓢白
文化

伦敦书展:在纷乱的时代,与书籍对话

谭山山
文化

别搞抽象了,去具体地阅读吧

Feli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