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城

2025年第13期 | 总第686期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没有假球,只有世仇!”


2025年,“散装”的江苏办了一场“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这场“十三太保”们的草根比赛意外破圈爆火,上座率甚至远超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还引发了一场全民玩梗大赛和地方文旅特惠酬宾热潮。


如果你们的地域之间有“世仇”,请去“苏超”踢个球。比如,让成都和重庆来场“火锅德比”,济南和青岛“齐鲁争雄”,还有“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中原争霸”,“东北F4”(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雪国德比”,广佛兄弟顺便划个龙舟……


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永远不嫌事大。


2025年6月21日,江苏常州。常州队球员(红)与南京队球员(蓝)在雨中拼抢。结果,常州队 0∶4 不敌南京队。(图/泱波/中新社)


“苏超”很火,复制挺难


“苏超”为什么能火?两个字:纯粹。


它为什么诞生在江苏而不是其他地方?


原因大致有五。


一是江苏各市经济实力相当。江苏十三市均为全国GDP百强,头尾差距不大,人人都想当老大,即便是平常比较少见的足球比赛,也不例外。


二是地域认同感。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块一直存在“互怼”与“内斗”的传统,表面“散装”,内在更“散装”,人人不服输,什么事都可以拿出来较量。


三是市场化运营体育赛事。“苏超”摒弃曾经依赖财政输血的体工队模式和“唯奖牌论”模式,政府牵头构建起一套在地化的“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的体育赛事市场化运营模式,让足球与比赛成为展现地方文化的窗口,拥有更多的看点。


四是运动基础深厚。“十三太保”里有7个城市具有举办职业足球比赛的经验,有5个城市拥有男子职业足球俱乐部。与此相对的是,“苏超”参赛者多是业余选手,球队队员有商人、老师、学生、快递员等,这种比赛和球员都在身边、熟悉的“内斗文化”也在身边的体验感,不仅让江苏人觉得有趣,连全国也接受了一次关于地方文化的科普。


五是交通便利。各市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内,高铁一两个小时可达,便于球队参赛、观众出行。


其他省市能否复制“苏超”?有人畅想:“让各个省都去搞联赛,中国足球协会扮演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的角色,国家层面的比赛效仿欧洲冠军联赛和欧足联欧洲联赛,由顶尖球队参加。按这种思路,因为中国人爱卷,10年左右,总有一两个省能搞出来,中国足球就能卷到称霸亚洲。”


这当然是玩笑话。毕竟“苏超”很火,复制挺难,它的出现有赖于地域和时机上的的特殊性。


“苏超“之后,最有潜力的省级足球联赛,第一梯队可能是浙江、山东,第二梯队可能是广东、福建。至于成都、重庆这种“世仇”,单独出的对抗赛也足够吸睛。


“哥,赢了球,一起哈啤酒吃嘎啦!”


比如“西南双子星”成都和重庆,两家大概的结局会是“成渝二人转”。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来一场“火锅德比”。


赛前,重庆队先拜“解放碑”:“碑不倒,球必进!”成都队祭出熊猫基地:“滚滚坐镇,专克重庆!”两地文旅部门趁机推出“西南玄学旅游套餐”——解放碑许愿+熊猫馆祈福联票,外加成都队队长带重庆游客去宽窄巷子玩快闪、重庆队队员穿熊猫装在洪崖洞卖萌揽客的特别福利。


在现场,进行应援横幅对决。重庆拉“红汤滚足球,辣到你脚软”,成都回怼“清油养生局,加时赛不蹿稀”。


成都队进球,球迷狂吼:“香油蒜泥碟稳了!”重庆队马上反击:“干碟辣椒面教你做人!”当“宝器”“瓜娃子”骂声四起之时,裁判果断亮出黄牌:“再吵,用鸳鸯锅当奖杯!”


散场时,成都人吐槽重庆“坡多费鞋”,重庆人嘲笑成都“盆地没太阳”,说完,手拉手去吃庆功宴,吃的就是鸳鸯火锅。


论经济,山东有三强,青岛、济南、烟台;论文化,济南和青岛一直存在“山东一哥”之争。


要是“齐鲁双雄”济南与青岛对决,大概会是这样的景象:青岛球迷的球衣上印着“喝啤酒看球,醉赢!”,手拉横幅“鲅鱼水饺包足球,一脚射穿防浪堤!”“海风送你清凉三秒,泉水煮饺子见过没?”;济南球迷的球衣上印着“算力喷涌,浇灭海鲜!”,手拉横幅“九转大肠绕晕你,转进龙门算我输!”“四十度高温练就铁肺,专克海风湿气!”。


主队进球,必须来一场方言battle。青岛球迷齐喊:“济南老师儿,球进得真滋儿!”济南回敬:“青岛小哥,恁彪乎乎滴!”在场外,文旅部门拼命揽客。济南推出“凭青岛身份证免费游大明湖”,青岛回馈“济南球迷崂山门票半价”。而最好的美食体验,莫过于就着茶味啤酒,来一口糖醋鲤鱼。


当啤酒泡沫漫过泉水,当海鲜蒸锅遇上把子肉,山东兄弟们互拍肩膀:“哥,赢了球,一起哈啤酒吃嘎啦(喝啤酒吃蛤蜊)!”


2023年9月30日,广东佛山。香港明星足球队·佛山“西甲”友谊赛开赛。图为香港明星足球队与佛山女足进行比赛。(图/陈骥旻/中新社) 


无法被资本左右的比赛:划龙舟


如果让“山河四省”来一场“中原争霸赛”,会是怎样的场景?


首先,它们会有各自的新名字:山东是“菜园子”(产菜),河北是“气罐子”(产钢),河南是“粮坛子”(产粮),山西是“矿坑子”(产煤)。


这是一场碳水之王的尊严之战。河南输了球,全员喝山西老陈醋配山东煎饼,口号:“煎饼卷醋,酸出高度!”河北输了球,试试“黑暗料理界新天王”驴肉火烧夹河南胡辣汤馅。山西球迷方阵举着刀削面团:“削你个3∶0!”山东球迷回敬大葱:“葱省护体,辣哭你!”


如果要来一场文旅联动,山东优惠政策可能是:河南游客游泰山门票半价,但需背诵《论语》三则;山西优惠政策或许是:河北游客免平遥古城门票,但需喝一碗醋才能进城。


“东北F4”要来一场“雪国德比”。刚上场,沈阳:“我,‘共和国工业长子’!”哈尔滨:“我,东方小巴黎!”长春:“你俩吵,我造车去了。”呼和浩特:“我我我,羊肉管够!”不管输赢,球迷们都乐意去享受一把“搓澡文化”的天花板——沈阳泡大池,哈尔滨冰蒸房。


“高原兄弟”云南和贵州得踢上一场。昆明喊着“春城无须空调”,贵阳喊着“凉都专治紫外线”。网友喊道:“你俩海拔先吵赢拉萨再说!”入场时,双方球迷头戴魔性应援“孔雀翎”或“苗族银帽”。如果云南队进球,控台会贴心地放傣族象脚鼓BGM。


若要让广东一带的兄弟们对决,基本上会是珠三角之战,或者是粤港澳大湾区之战。


如果是广佛兄弟对决,他们选择的很可能就不是足球赛了,而是有“水上F1”“广东房东运动会”之称、无法被资本左右的比赛:划龙舟。


广深兄弟对决则是另一番景象。广州:“饮早茶叹世界!”深圳:“搞钱无昼夜!”潮汕:“你俩慢聊,我的牛肉丸先下锅了!”


如果是上海派球队参加“苏超”,首发阵容里可能会有3个江苏籍球员,江苏球迷只能含泪喊:“你们,赛后别回老家!”


2024年12月23日,吉林舒兰。贵州“村超”代表团参加首届“大东山水杯”南北乡村雪地足球邀请赛。(图/视觉中国) 


所有的“世仇”,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说“我爱你”


“苏超”用盐水鸭与水蜜桃的互怼,最终熬成一锅“长三角甜汤”。


以上的地域“互黑”与虚拟德比,其实不过是城市之间写给彼此的土味情书,吵得越凶,越像一家人。


如果大家真的参加这场比赛,它或许会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最欢乐的一次全民派对,所有的“世仇”,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说“我爱你”。


最近,我在贵州“中国第一牛瘪之城”榕江看了一场“村超”,切身感受到,这是一场借足球赛“玩起来”的中国乡村嘉年华。在比赛的间隙,村民盛装巡游,在球场和跑道上载歌载舞,展示家乡风貌,推介家乡特产。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足球解说员说的一句话:“‘村超’是很业余,但大家踢的就是个乐子,我们就是想用快乐足球净化中国足球的环境。”


在“村超”现场,有球员带着自己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上绿茵场,让他从小感受足球的魅力;在苗寨的鼓楼旁,少年们穿着球衣一本正经地练球;在“村超”比赛的间隙,也会穿插“班超”比赛,让高中生上场训练球感。这一切,都让人看到某种希望。


在1997年,《新周刊》曾发出一声怒吼——“中国不踢球”。


28年前,中国足球逼着一位有20年球龄的深圳球迷先后砸坏了5台电视,买了砸,砸了买。没办法,中国队可以不赢球,但中国球迷不可以不看球。


28年后,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连续第六次无缘世界杯的今天,我们似乎有了别的寄托。没有人热衷于一直用类似的方式给自己添堵,或许我们可以从纯职业、唯成绩的赛场抽身出来,关注一下身边有意思的事。


这些年过去,足球腐败、假球、黑哨阴魂不散,一直萎靡的中国足球配不上热情的中国球迷。于是,一旦世界杯、欧洲杯、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等比赛开始,我就看到一群遍体鳞伤的中年男人,像一群开心的孩子一样,在深夜里把朋友圈当成弹幕来发。


今天,中国足球如果能在“苏超”“村超”的带动下,回到足球运动本来的样子,那将是功德一件。如果不能,大家好不容易能有个乐子,也很好。

阅读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