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趋吉避凶的护身符、令人上头的盲盒、5元/杯的奶茶社交狂欢、溢价10倍的演唱会门票……
在这场正火热进行的消费革命里,人们正试图花钱买来好情绪,赶走坏心情。
在这波风潮中,我们该如何看待情绪经济正在重塑社会的脉络?买卖之外,情绪本身的定位和价值是什么?
情绪这门生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花样,将我们的本质需求变成一件件消费品。压力之下的人们急需低成本、见效快的情绪速效药,于是,提供未知、刺激、仪式感等情绪的商品大行其道。
商品背后是极其敏锐的商家,他们迅速把人类最古老的快乐、安全感、掌控欲与归属感进行分类、设计、定价并出售。从实体符号到虚拟偶像,从宠物互动到AI陪伴,无所不包。
它看似快速解决了问题,实则制造了新的问题。
它提供了许多抛售焦虑、抄底快乐的捷径,却似乎切断了人类自我救赎的道路。
别让你的情绪轻易成为别人的生意。关于情绪的这门生意越是火热,我们越要不带情绪、更审慎地看待它。